中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搞核武器,那时候主要是为了自卫,摆脱外来核威胁。1964年10月16日,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,这事儿标志着中国进入拥核国家行列。邓稼先是关键人物,他1924年出生在安徽,1941年考上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,1950年从美国普渡大学拿了博士学位后回国。回国后他先在中国科学院工作,1958年转入核武器研制,领导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。1967年6月,中国第一颗氢弹也成功了。到1986年邓稼先去世前,他参与了32次核试验,其中15次亲自指挥。中国核力量从零起步,到现在有大约500枚弹头,预计2035年能到1500枚。这套核盾牌当初是为了威慑大国,避免被核讹诈。
美国那边核武器库更大,有3700枚左右弹头,其中不少是战术核武器,就是那种低当量、精确制导的玩意儿。早在上世纪90年代,克林顿政府就琢磨对朝鲜动核手,在兵棋推演中发现现有核弹太猛,一用就可能拖全球进大战。所以他们开始开发小型核弹,威力小,辐射范围有限,能精准打目标。2012年2月,B61-12项目进入工程阶段,这是B61核弹的第12次升级,增加了精确制导能力,能从飞机投放,命中误差小。2019年7月,美国空军公布B21轰炸机,能携带这种战术核武器。2023年10月,又推出B61-13,基于B61-12改进,威力是前者的七倍,主要针对中国那些深埋的硬目标。2025年1月,B61-12升级完成,能服役到2040年代。
这类战术核武器让美国觉得打小型核战没那么可怕。因为传统核弹一砸下去,破坏太大,大家都不敢轻易用。但战术核弹不同,爆炸只影响一小块地方,辐射伤害可控,还容易跟常规炸弹混淆。西班牙媒体2022年1月发文说,这种微型核弹是最危险的武器,会降低核门槛。以前核大国只在核心利益受威胁时才亮核牌,比如俄罗斯在2022年冲突中老提核,但没真用。现在有了小型选项,用了之后报复风险小多了。一旦普及,核武器用起来的可能性就高了。而且这种弹头体积小,士兵就能扛着投放到战场,发射前难被侦测,战时能抢先机。关键是它们没算进官方核弹统计,战时大量用,破坏力不比大核弹差。
中国核力量在扩张,但光靠核弹头数量,可能还挡不住美国的新玩法。美国现在把中国当成头号对手,核竞争加剧。2024年7月,卡内基基金会报告说,中国核政策变化是政治驱动的,对美关系和国际安全有影响。中国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,但美国不给中国不首先使用的保证,尤其在东北亚。2023年,美国核情报社区估计,中国没部署战术核武器,而美国有。2024年12月,美国国防部报告说,中国核弹头到2030年可能超1000枚,但美国还是领先。中国核现代化让美国担心,但美国自己也在升级,追求核优势。 话说回来,美国可能不怕小型核战的原因,是他们觉得能控制升级。2024年3月,美国学者建议,如果常规力量挡不住中国对台行动,就先用核武器。但批评者说风险太高,收益不确定。2024年9月,大西洋理事会报告说,美国要准备在东亚打两线核战,对中国或朝鲜。匿名情报官员说,中国或朝鲜用核回应美国战争是理性的。这话听着吓人,意思是核战不再是理论。美国核战略不公平,北京觉得美国追求的安全利益不合理,这加剧了军备竞赛。中国核增长会让周边国家警惕,影响整体安全环境。
代理人战争是关键点。美国知道直接和中国打,损失大沪深策略联盟,所以可能用日本、菲律宾或韩国当棋子。这些国家军力不如中国,但美国能提供援助,包括战术核导弹。战术核导弹发射隐秘,爆炸痕迹模糊,掉在中国土地上造成损失,美国躲在后面,说是军事贸易,中国难追责。就像2022年以来对乌克兰援助,俄罗斯不满但没直接对美西方动手。2025年4月,美国遗产基金会评论说,中国挑战美国,让美国核力量风险成二等甚至三等。2024年7月,NTI报告说,中国核扩张对美全球安全有重大影响,会扩大。 中国得综合应对,不能只靠核武器。提高预警能力,完善导弹预警卫星和雷达网,快速发现核袭击。发展反导系统,拦截来袭导弹。加强常规力量,海军、空军现代化,应对代理冲突。外交上,推动核不扩散,避免恶性互动。2023年1月,《国际安全》杂志文章说,美中核竞争因纠缠的安全困境加剧,核武器在安全关系中作用更大。中国核力量从最小威慑转向更强报复能力,但美国适应策略,把中国当成核同行。
其实这事儿得这么看,核武器是双刃剑。中国当初发展核是为了安全,现在国际格局变了,美国战术核让门槛低了。中国核库够大,能起威慑,但美国不怕小型战,中国就得全方位准备。2023年7月,芬兰国际事务研究所说,中国2030年代成美国第二个核对手,美国得威慑中俄两国。2023年6月,军控协会文章说,中国核武器效用有限,不像美俄。中国描述为精干有效,但扩张中。 美国2024年报告说,中国核建置支撑其崛起成核同行。2023年7月,APLN政策简报说,中国核武器建置对东北亚安全有影响,增加入侵台湾风险,也让日本韩国警觉。2023年8月,国防优先报告说,美中核武库主要是战略系统,中国没战术武器。2024年4月,战略风险理事会说,战术核武器独特危险,美北约中国政策都指出其风险。
中国安全不只核,还得看整体实力。经济、科技、外交都得跟上。光堆核弹头,不解决战术核问题,安全还是有漏洞。美国可能用小型核在东亚搞事儿,中国得有反制。2025年6月,英国获F-35A,能携B61-12,这扩展了核共享。2023年11月,美国提出B61-13,更大爆炸力,对中国硬目标。 总的说,美国不怕小型核战,是因为他们有技术优势,能精准用,控制风险。中国核发展快,但得警惕代理模式和战术威胁。安全靠综合力量,不是单凭核武器。国际上,美中核关系竞争激烈,得避免误判。2024年11月,中美同意核控制靠人不是AI,这算小进步。但核门槛低了,全球都不好过。中国得稳扎稳打,维护自身利益。
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